当前位置:主页 > 向阳资讯 >教育部教改政策出台,九大激变要及早应对(完整版)

教育部教改政策出台,九大激变要及早应对(完整版)

阅读5791 | 发布日期:2019-01-28

  近段时间,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有关高考的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加分项目瘦身与自主招生三个重磅文件,引起社会极大关注,也带来很多猜测。

  对于此,从幼升小到高考的家长都应全面贯穿理解,不能仅就某一个年级或学段割裂式地看待,错误地局部认识可能会在不适应中导致孩子升学、考试被搞得“伤痕累累”!对此文件我们的分析是至少有9个激变要早应对。

  1、高考加分项目历史上最大幅度缩减,分数更重要了。

  教育部文件规定:

  1

  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

  在高中阶段获得“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6名”、“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2

  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

  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3

  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

  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奖项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4

  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

  在高中阶段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5

  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

  在高中阶段被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以上加分占历年高考加分项目的54.55%。

  2、比分数更重要的是选对科目,定方向。

  作为全国高考改革试点,上海高考改革方案提出,从2017年起,高考总分为660分,语数外三门各150分,学生再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6门学科任选3门参加等级性考试计入高考总分,三门的满分各为70分。高校招生时,根据专业需求,自主提出等级性考试的选考科目范围,但最多不超过3门,学生满足其中任何1门,即符合报考条件。对于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高等学校,学生在报考该校时没有科目限制。

  从“3+1”到“6选3”,学生有了更大的专业选择空间。对于直面“新高考”的高一学生来说,“学会选择”将是“第一课”。

  学生选择科目应考虑哪些因素?这是学生、学校与家长三方迫在眉睫的问题。向阳生涯认为:完成这一课题,应从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角度出发,以学校建立系统生涯教育体系为基础,帮助学生打通学业-专业-职业通道。

  3、幼升小、小升初、中考择区、择校重要,择班同样更重要了。

  教改前择区、择校最主要的是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教改后择班的重要性会被进一步强化。

  教改后小学、初中弱校、强校间的差异被生源升学的最大化均等性所弱化,趋同性变得越来越明显。

  高考考试制度变为“3+3”、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自主招生四者的结合。

  其中最重要的3+3和学业水平考试这两项,反映在教学中必然的唯一选择是:不久北京及全国的中学校都将展开“分层教学”和“走班制”教学,这就会出现“同班不同学”的现象,因此,未来一个学生进了任何中学除了获得这所学校的名头外,要想得到更大的好处关键在班级的选择上,而班级的选择虽然是自由的但却是完全按照分数进行的,不同分数的班讲课的难度、进度、师资、教材、考题、生源等都是不同的。

  所以,教改后你进了什么学校相比较教改前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而能够进什么班将起更关键和最直接的作用。家长们不要再被名校的光环所笼罩了,此名校已非彼名校,教育生态环境已经完全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要彻底转变了!

  4、培养孩子各方面兴趣要常态化,放弃功利化导向,越早越好。

  虽然以后的高考取消了文艺、科技、体育等特长生的所有加分,这些兴趣爱好似乎都不再重要了,其实这是重大误解!

  家长们必须要了解到

  最多两年以后,高考录取将不再区分一本、二本、三本,甚至连考试大纲也要取消,大学的录取将完全按照专业进行,学什么样的专业与孩子的兴趣、爱好直接相关,人学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干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就充满乐趣也更容易成功、成才。

  要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对什么感兴趣,要求家长掌握系统的职业规划知识与技法,要从小学开始进行常态化发现和培养。

  原来很多家长带孩子学文艺、科技、体育特长主要是为了小升初升学,功利性很强,现在功利性因为小升初升学模式和直升校的缘故已经被极大弱化了,但与孩子的前途、未来的关系却被强化了,所以学特长的出发点、目的都会不一样了,后者变得更重要了,越早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所在,家长就会越轻松、越坦然、越自信,孩子今后的出路也越平顺。

  5、高考不再分文理科了,各区县学校的真实差距家长做到清清楚楚地了解。

  高考改革后最重要的学科是语文、英语、数学,语文会更凸显,因此高考改革的走向更偏“文”。

  以北京为例:从近3年的高考成绩看,朝阳区文科一本率25%左右、海淀区文科一本率29%~34%,东城区文科一本率平均为41%~45%、西城区文科一本率为48%~51%,其他区县与这四个城区的差距都较大、很大。相对来讲,教改后相对来讲对这四个区更为有利,可以按照比例依次排序。

  6、综合素质评价进入高考是好事,但别太在意,不会起决定性作用。

  对高考的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本来早就该有,人的发展毕竟不能仅仅看考试分数。教育部文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做了以下规定: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项。

  1

  思想品德

  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

  2

  学业水平

  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

  3

  身心健康

  重点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4

  艺术素养

  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5

  社会实践

  重点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这五项中除了学业水平外,其他绝大部分内容都带有主观性和可人为操作性,很难有客观标准,目前更缺乏诚信的监督机制和惩戒体系。因此,文件也规定综合素质仅供大学录取时参考,毫无疑问的必然结果是:大学录取首先看高考分数,当分数相同时,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才会起附属作用。

  对此,有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从2015年以后的高考将从“挑分儿”向“选人”过渡。这是很片面的,属于盲目乐观,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在挑分儿为先的前提下,向选人靠近,但不可能取代。综合素质评价进入高考录取参考因素后,各个中学必将建立人人有份儿的、庞大的、复杂的评价机制,目前没有任何相关标准,也会大量增加各个中学的工作负担,怎样防止“千人一面”是一个关键点之一,要不然增加了负担却全都流于了形式。还有一点很重要,高考结束后,各大学录取时间很短暂,要求大学录取工作人员耐心阅读每个考生“不知真假”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是极其庞大而痛苦的工作,这样录取的参考性会大打折扣,分数几乎的唯一性不可避免。

  7、高考改革男孩更苦,女孩更乐。

  男孩受自身生理特点的影响,顽皮,比女孩更难约束自己,好习惯的培养比女孩更困难。语文变为第一学科后,女孩的自我约束和纪律性,使她们更容易也更愿意接受家长、老师的建议去按部就班地提高语文水平。而男孩大多数一般还会依然故我。现在考上知名大学的女孩本来就比男孩多了,高考改革后女孩更是如鱼得水了。

  因此,男孩的家长们就得更操心点了,早点培养他们的好习惯,特别是阅读习惯。总之,怎么说也不能让男孩子在这关键的一轮中再输掉一局吧!

  8、教改后,高中校都会“大乱”,学校的实力是关键。

  所谓的“大乱”,是指各个高中校要在几乎所有的方面做出与改革配套的调整,是全面的改变而不是局部的。

  比如:

  分班、分层、一年多考课程的设置、安排、师资调配、课时设置、教室利用、课程研发、学业课程与高考课程的配置、综合素质评价制定、实施、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体系建设是否完善等等。

  都会与以往完全不同,对每所中学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其中学校的综合实力是最关键的,对学校的要求远胜过对每个学生的要求。

  对普通高中校而言,更优的师资是保障“差生”能超越自身能力有更好、更高起点的决定性因素。

  9、每一位家长,每一位老师都应是职业规划师

  高考改革过后,从幼升小到高考家长都应全面贯穿理解。孩子的生涯发展从小时就要重视,在每个成长阶段家长与老师都应尽到相应的责任,帮助孩子解决该阶段的课题。

 

  这要求每一位家长与老师都必须是一名合格的职业规划师,清楚学生生涯发展道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拥有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

关注我们,共同点亮职业生涯

获取更多福利和精彩文章

微信官方订阅号:

向阳生涯职业规划, shengyaguihua1

description
微信扫描右
侧二维码

关注我们,共同点亮职业生涯

向阳生涯,专注职业规划实战落地24年

首页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