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要不要利用“亲朋”关系,始终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有些“90后”毕业生是“富二代”或“官二代”,借用“亲朋”关系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谋取一份工作,而另一些人没有“亲朋”关系的一臂之力,只能白手起家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在就业市场博取一份工。“亲朋”关系让大学生就业出现了种种不公平现象,甚至是让人诟病的“萝卜招聘”。但来自第三机构的调查却显示,通过“亲朋”关系获得第一份工作的人,在半年后或三年后,其月收入、专业相关度都低于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第一份工作者,也就是说,“亲朋”关系对大学毕业生的长远发展无益。
13%的人利用“亲朋”关系揾到第一份工
近水楼台先得月。大学毕业,要不要在就业过程中利用好“亲朋”关系呢?本报之前的“90后新鲜上市”报道中,一些同学表示,找工不妨尽量利用好家庭关系。华工的小睿认为,这种借力其实是一个跳板的功能,给自己一个更大的平台。
大学毕业生有多少人会利用“亲朋”关系?据《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0届本科毕业生中“通过朋友和亲戚”初次求职成功的比例为13%,次于“本大学的招聘活动或发布的招聘信息”(32%)和“通过专业求职网站”(18%);而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通过朋友和亲戚”初次求职成功的比例为23%,是比例最高的求职成功渠道。
“亲朋”关系可以作为职场的一块“敲门砖”,但未来职场的发展依然要靠毕业生本人。一位资深猎头认为,家庭背景一般的毕业生,其成长会比家庭背景好的速度快一些,因为他们工作动机更强烈,而决定将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成就动机这个素质,这来源于社会的角色和定位,想成为怎样的人,有多强的意愿。有了这个“成就动机”,即使没有背景,也可以让他成长很快,特别是在销售岗位,这种体验最明显。
职业规划师陈功认为,“富二代”、“官二代”有资源优势,起点可能比较高;“寒门子弟”缺少资源支持,起点可能比较低,确实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但只要做好职业规划,从事真正适合自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性格天赋优势的职业,假以时日,就会后来居上,正所谓“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有实力的人。
靠“关系”入职后发展跑输其他人
在大学生就业中,“亲朋”关系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能维持多久?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以2007届大学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其毕业半年后和毕业三年后的情况,用数据给予了说明。
数据显示,通过亲朋渠道获得第一份工的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和专业相关度低于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第一份工作者,月收入差距在“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分别为383元、212元、120元。学校层次越高,通过亲朋渠道成功求职的毕业生在半年后月收入方面劣势越明显。专业相关度差距在“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分别为6个、7个、6个百分点。
数据还显示,通过亲朋渠道获得第一份工的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依然低于毕业时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工作者,月收入差距在“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分别为808元、366元、197元。
对比分析可见,“亲朋”这种求职渠道对于“好就业”(就业数量)能起到作用,但是却难以保证“就好业”(就业质量),更不能保证日后的中长期职业发展。社会关系对于大学生求职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大学生并不一定非得依赖家庭或父母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实习实践等来建立和发展自己的人脉。
关注我们,共同点亮职业生涯
获取更多福利和精彩文章
微信官方订阅号:
向阳生涯职业规划, shengyaguihu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