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成了难题;事业遇挫,不知如何重振雄风;欲更上层楼,却无努力的方向……遇上这样的难题你会会花钱做职业规划吗?然而,当他们走进职业咨询公司的大门时,却发现同样一个人竟有不同的报告,有的甚至互相矛盾、 大相径庭,没有咨询时,自已虽说不太明白自已,但也有一些模模糊湖的眉目,如今通过职业咨询,自已反倒六神无主、莫衷一是了,这是为什么?到底是相信自已还是相信咨询师的指导?
行风不正,“庸医”误诊
一位咨询者拿了好几份不同机构为他做的评估报告,每个报告最后的结果都不同,甚至相互矛盾,弄得咨询者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谁了。一个女行政主管在某测评机构的智商测定分数为78分,这是一个与“阿甘”一样的弱智分数,这使她心理压力不堪重负。后来经开导,她又找了一家知名的测评机构,发现她的问题并不在于智商与能力,而是缺乏人际关系技巧,以致缺乏信心。很显然,这是一个因测评机构的不专业而造成的“误诊”案例。
其实,职业规划不是一个简单的设计。从职业咨询的流程看,咨询者要与职业指导师面对面交流后,要进行能力、兴趣倾向、个人风格、个人动力测试等长达数小时的人才测评,此后,职业指导师要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分析、评价,写出报告,然后,再与咨询者继续交流,解决职业困惑和潜在问题,给出基本职业建议与最佳发展方向。一些咨询公司还要对咨询者进行多年的追踪,不断调整职业规划。
在一些发达,职业测评规划已开展了近百年,研究机构还对测试者辅之以长达10年的追踪研究,最长的追踪研究达75年。许多发达从小学开始,及早地进行职业规划。在美国,每个人从出生到大学毕业,都要参加几十次各类的心理测验。我国职业咨询市场出现的“庸医误诊”现象多半是“人祸”--职业咨询指导人员素质太低或不合格所造成的。首先是数量奇缺。
北京市具有职业指导资质的人员全加起来还不到450人,而每年北京人才市场求职人员约有200万人,二者相比约为1:5778。其次是素质太低。职业咨询市场的强劲需求,使得一些人赶潮似涌向这个行业,有的在网站上开专栏“做秀”,有的在报刊上大肆鼓吹职业规划,似乎“没有花钱做职业规划,个人就无法成功”。 其实,这一行的从业人员多为半路出家,不具备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素质和实际工作经验。据一位在一家据称拥有世界非常先进测评工具的美国咨询公司工作的“高级顾问”介绍,使用该软件的测评师都要进行为期四天的培训。经过四天的培训就可以为客户提供关系到终生发展的职业生涯设计服务吗?而且其价格居然是上百美元。这不由得人们不多画几个问号!
“西医中用”,不服水土
在“组织叫啥就干啥”的计划经济年代,是不需要职业咨询与指导的,计划的刚性与组织安排取代了双向选择或自主择业。从历史上看,中国的职业指导是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倡导的,1920年成立职业指导部,调查职业状况,演讲选择职业的方法。1924年在上海、南京、济南、武汉举行一星期职业指导运动,对即将毕业的中学生进行升学和就业指导。当时职业指导的理论无不带有“欧风美雨”的印迹。可以说,中国历史上并没有系统的职业指导理论或者说是思想、学说。目前国内的职业测评主要是引进了欧美职业生涯规划系统,这种“引进”会因东西方价值观、翻译偏差等产生出入,本土化的修订远远不够。 而且,计算机测试软件的可信度也都比较低,一些诸如笔迹测试、血型测试、声音测试等的科学性也还没有依据。这种照搬西方的作法能否对国内的人们进行科学的咨询与指导,不能不让怀疑。
很多咨询公司纷纷打出“引进西方先进测评系统”的招牌,意为佐证其的先进性、可信度。确实,说起人才素质测评就不得不谈到西方,尤其是美国。心理测评在实际中的大量应用最早起始于美国,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际中美国都是这方面的佼佼者。然而在关系到具有不同文化和背景差异的人的问题上,“洋货”却并不一定意味着是优等品。
一个合格的职业规划师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资质?向阳生涯认为,我们真正要思考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具备什么样的资质,看一下英国。硬件条件是研究生以上学历,两到三年专业学习,五年以上社会工作经验。
在德国,有一百所高校设置了学生职业生涯服务机构,非常强调的是保证专业素质和经费投入。去年有一位德国海德堡大学职业咨询方面的研究生在向阳生涯做发一个研究的工作。这是总体的结果职业规划师包括职业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一般必须具有在不同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三到五年以上,同时又必须接受规范的专业学习和培训。这在国内操作起来有些困难,但是在国外都是在社会上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进修几年。
国内目前没有太统一的声音。以CCDM为例,硬性条件是本科及以上学历五年以上相关经历或大专6年以上相关经历,或有中级职称。还有软性条件,要很有兴趣,乐于助人,个性适合。这是向阳生涯多年实践的结果,确切的说,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资质,才能做好就业与职业规划辅导的工作。
关注我们,共同点亮职业生涯
获取更多福利和精彩文章
微信官方订阅号:
向阳生涯职业规划, shengyaguihu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