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向阳资讯 >有个性更有脾气,独生子女如何走出职场怪圈

有个性更有脾气,独生子女如何走出职场怪圈

阅读1171 | 发布日期:2004-08-15

有媒体刊登文章指出,中国的第一批独生子女现正大规模地步入社会,他们的就业开始引来新一轮的社会问题,文章中将其称为“独生子女就业综合症”。究竟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记者日前采访了一些职场中的独生子女及企业经理、心理学家。

  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如今已逐步成为职场中的一支生力军。很多人都记得,“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曾困扰了整个社会,学校、家长对此感到非常头痛。而目前又有专家指出,独生子女就业综合症已开始悄悄露头,这批中国新生代给企业管理者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传统的管理机制带来了冲击。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分析认为,目前在一些发达城市,独生子女比例已经占到90%。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备受宠爱,甚至溺爱,心理较脆弱,很难承受职场挫折与失败带来的压力。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使他们难以客观地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往往表现得过于敏感或处理不当。步入职场,由于环境的改变,失去自我中心的优势,很多人变得有些无所适从。

  优越生活养成独特个性

  很多独生子女从小到大不仅是父母宠爱的焦点,还凝聚了两代人三个家庭的希望,因此他们势必要表现优秀,他们的成长一直就笼罩在一种竞争和比较的环境与目光中。

  这一代年轻人掌握着现代科技知识,擅长运用网络、成长平顺,社会上称他们是“早富”的一代;但是,他们又是“贫穷”的一代,没有工作经验、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却梦想成为跨国公司里的高级职员,拿着高薪,享受被人羡慕的目光。当他们走出“象牙塔”,准备独立面对社会的时候;当他们需要对自己的未来人生做出选择的时候,工作对他们而言,才像是真正告别青春期,是进入“成人世界”的宣言。

  叶主任根据多年的研究,认为独生子女通常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娇气任性、独尊心态、行为自私,忌妒心、依赖心强,心理逆反等等。如今,这个独特的群体开始走上工作岗位,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职场天空,也意味着他们必须面对现实中诸多从未碰到的新问题。与此同时,他们的出现也给企业管理者带来一些难题,如不愿意接受公司纪律和体制的约束、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工作、没有组织和集体的观念,娇气、不愿意接受批评等。如何管理他们?如何培养他们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成为企业管理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无限膨胀自身价值

  “坦白讲,现在最好的工作轮不到他们,”上海翰伟科技公司的副总经理徐向龙直言不讳。现在的年轻人因为都是独生子女,心高气盛、好高骛远、目中无人、不尊重工作伙伴、频繁跳槽等几乎是其通病。“去年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挑选储备干部,最后从600多名竞争者中,选出最优秀的15个人,录取率约有3%。当时,我对大伙讲,你认为你是那3%吗?如果不是,就先不要抱怨找不到好工作。与其一直寻觅最好的,倒不如先找个一般的工作,磨练自己的工作技能、与人相处的能力,有什么不好呢?”

  徐向龙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在找工作时,非常重视企业所能提供的培训机会,但却完全没想过,自己能对企业有何贡献。当面试官问应聘者:“为什么你想来我们公司?”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因为这里的教育培训很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因为大企业会给年轻人机会,有利于我们的成长等等。但是当面试官再追问:“还有其它原因吗?”就再也回答不出来了。

  “他们认为,在教室里、坐下来上课才叫教育培训,不知道自己可以从做中学。其实企业愿意录取相关经验在两三年以下的新人,就是愿意给予他们犯错、学习的机会,在企业不断提高投资报酬率时,新人能够获得录取,就是拥有了值得珍惜的学习机会。关键是你能否懂得运用机会提升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回馈企业。”

  现实中,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被父母、老师宠爱的环境里,自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要什么?这家公司对我有什么好处?包括现在可学习的内容以及未来有助跳槽的公司名气?面试时根本想不到向企业说明,自己可以学习与付出什么。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毕竟还有一部分独生子女表现不错,尤其是生长在农村的学生,他们学习很用功,做事也很认真,企业就是要这种务实肯干的人。”

[NextPage]

  案例一

  李晓燕,24岁,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现在某出入境管理公司做业务科长

  表现:工作不称心就放弃

  抱着“毕业于重点大学,工作自然不能太寒碜”的原则,2001年从学校毕业,李晓燕在经历多次面试之后,很幸运地进入一家国内颇有名气的旅行社工作,因为学的是韩语,所以也就很自然地被分配做导游。按照惯例,新进员工必须参加3个月的岗前培训,之后考取导游资格证书才能带团。

  不巧的是,刚刚结束了培训,就赶上旅行社内部人员调整,李晓燕因为是新人,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变成了办公室文员。本来想着可以有机会出国走走,现在只能坐在办公室里翻译资料。李晓燕心有不甘,6个月后提出了辞职。记得辞职时,办公室主任看着她递过来的辞职信,说出一句至今让她觉得好笑的话,“我们是事业单位,很保险,待遇也不错,你走了会后悔的。”李晓燕并没有因为主任的话改变决定,而是毅然放弃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重新踏上了择业之路。


  心理专家分析:

  在不停的选择中,寻找自己可以停泊的职场港湾,这几乎是现代年轻求职者的必经之路,并非独生子女专有。其实,解决独生子女这个群体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的努力,不能因为他们身上的一些缺点而对他们予以排斥、甚至放弃。由于自小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缺乏独立生存能力,又怎能强迫他们很快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融入社会呢?换个角度,独生子女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及时调整心态、适应环境。同时,父辈们应该给予他们多些宽容和指导,帮助他们理智地面对现实,培养独立承担责任、明辨是非的能力。让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要过高或过低地评估自己。
[NextPage]

  案例二

  王刚,26岁,清华大学自动化工程专业,3年内跳槽5次

  表现:不满意就跳、跳、跳……

  越是优秀的学生,虚荣心有时候越强,总认为既然自己各方面都很出色,所找的工作也应该是同学中最好的,于是,在攀比的过程中丢掉了很多机会。王刚便是其中之一。

  与大多数成绩优异的学生一样,王刚由于在实习单位表现突出,还没拿到毕业证书已先获得了一份令同学们羡慕的工作。报到时,公司的人事经理将他安排到销售部,希望他先熟悉公司的业务流程。原以为月薪能超过3000元,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一番,哪知公司规定销售部门的新进员工培训期间底薪只有1200元。太少了,清华大学的学生月薪只有1200元,多丢人呀!就这样王刚辞职了,第一份工作的时间只有一个星期。

  接下来,在经历数次面试之后,王刚被一家外企软件公司录用,做一名助理工程师。由于工作枯燥乏味,天性活泼好动的他不能忍受办公室里呆板的工作气氛,3个月后再次跳槽。再之后,王刚是换了一家又一家,直到去年终于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由于环境、待遇等条件不错,才决定暂时安定下来。

  心理专家分析:

  “频繁跳槽”不仅仅涉及到独生子女的责任感问题,还源于他们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对自我估计过高和对工作想象过于单纯等,总觉得工作不能符合自己的期望,这种态度也可以说是青年人自主意识回归的表现。对企业来说,当然希望找到有做事能力、踏实肯干的人,这就要求独生子女必须克服身上的一些缺点,发挥自信、好学、上进等优点,本着对自己、对企业负责的态度慎重对待择业与就业。既然选择了,就应该勇敢地面对,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障碍,都应该先尝试着去做,直到成功。当然换个角度分析,也不能完全指责他们,关键要看企业在人事管理的方法与手段中,如何发掘独生子女们的潜能,使其优点得到充分发挥。

  案例三

  张力伟,25岁,同济大学毕业,现任公司区域经理

  表现:从基层做起又何妨

  3年前,张力伟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一家外企成为一名储备干部,当时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坐在办公室接听电话、处理文件,根本不是想象中的准白领。虽然自己也是名校毕业,但是由于从小在山区长大,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职业原则:珍惜现在拥有的,为明天积累经验。

  从上班第一天起,他就耐心地做着份内事,毫无怨言,面试他的主管觉得自己没有选错人,对他的评价很好。6个月后,张力伟被派往总部接受培训。如今,他已经是一位区域经理了,负责产品的销售、开发。“吃苦有什么不好?反而能学到比别人更多的知识,有时候磨炼也是一种福,让我更珍惜这份工作。”他很庆幸自己有机会进入这家企业,可以从基层磨练起,加上自己的勤快和用心,得以学到很多东西,直到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

  翰伟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徐向龙分析:

  独生子女没有任何特权,企业也不可能因此给予特殊关照。他们应该尝试着学会适应新环境。其实,进入社会的前两三年,很多人的价值观会急速转变,很难定性,所以不论是择业还是就业,不要太执着,坚持自己一定要做什么、一定要进入哪家企业。不要想太多,只要找到喜欢的行业,价值观也与自己符合的公司就行了。从基层开始锻炼有什么不好呢?在刚进入企业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实在不适合做管理的岗位。

关注我们,共同点亮职业生涯

获取更多福利和精彩文章

微信官方订阅号:

向阳生涯职业规划, shengyaguihua1

description
微信扫描右
侧二维码

关注我们,共同点亮职业生涯

向阳生涯,专注职业规划实战落地24年

首页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