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身处“头衔通胀”时代。
企业喜欢向员工派送各类带“总”的头衔,一个10人不到的小公司有多位营销总监、运营总监;一些职场人也想方设法在名片上加印各种头衔。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933人进行了一项“头衔通胀”的调查。结果显示,96.9%的人感觉当今社会 “头衔通胀”现象普遍,其中38.4%的人表示“非常普遍”。
应届新人速成“客户总监”
如果你是公司前台,相信每天都会接待好几位上门“扫楼”的“销售经理”,手持一叠快餐店外卖单或打折机票航线表逐户派发;如果你是公司采购人员,每次参加采购大会都会发现,就连展台上站着派送传单的都是 “客服经理”、“渠道总监”、“大区经理”;甚至,偶尔来办公室回收废报纸的那位也递你一张名片,上书“某某废品收购公司总经理”。
“我们公司只有几十个人,却有七八个‘总’。”上海市某私企员工刘立说,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公司里只有一个老板,给其他人安上“副总”、“总监”等头衔,是让他们出去谈业务方便点。
“如今确实经理总监一大堆,出去见客户,好像都没什么普通员工了。 ”德盛嘉会公共关系公司客户服务总监甘曼玲深有体会,“特别是销售型的公司,连刚进去应届毕业生业务员都印‘销售经理’,印‘客服总监’的都有。 ”
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中,74.2%的人认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头衔通胀”的时代。面对这种现象,69.0%的人表示反对,10.9%的人表示支持,其他20.1%的人表示无所谓。
带个“总”字谈业务更方便
Leo和朋友各出3万元注册了一家咨询公司,还请了一男一女两名员工,公司一共四人。 “我朋友是CEO,我是副总经理,另两人一个是咨询总监,一个是客户总监。 ”
Leo说这是业务需要,“现在社会上就认这些称呼。谈业务时,出来一个带总的,人家感觉就不一样,会更尊重你。如果只是一个业务员或小主管,对方会认为你没有拍板权而不愿跟你多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头衔通胀”的发生与存在通常基于以下目的:一是为了谈业务更“方便”。二是为了让员工“自我感觉”更好。
向阳生涯职业规划顾问江霞认为,“头衔通胀”反映了整个社会诚信缺失的问题,表面上似乎无关痛痒,但实质上危害不少。“‘头衔通胀’会直接衍生两大副产品:一是头衔越来越大,但权威却越来越弱,也就是头衔贬值了;二是涨头衔不涨工资,员工并没真正得到实惠。”“头衔通胀”对人才的长期管理和培养不利。企业应根据职能定岗位,在做人才梯队和后继人才选拔时,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虚设职位,会带来很多模糊信息,制造混乱。
关注我们,共同点亮职业生涯
获取更多福利和精彩文章
微信官方订阅号:
向阳生涯职业规划, shengyaguihua1
向阳生涯职业规划 shenavaquihua1
关注我们,共同点亮职业生涯
向阳生涯,专注职业规划实战落地23年